“2025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在京举行
4月16日,2025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暨第二十届中国自动化产业世纪行活动(CAIAC 2025)在京举行,200余位引领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业界专家、企业高层及来自各行业的用户代表齐聚一堂,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出席活动。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演进,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加速融合,自动化技术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质’是自动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向新’是产业突破的必然选择。当前,生成式AI、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正重塑自动化产业的边界。”吴宏鑫在开幕词中对自动化产业进行总结,并作出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加快突破高精度传感器、高端工业软件、智能控制算法等‘卡脖子’环节,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深化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落地,以需求牵引技术迭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代;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
在本届高层论坛上,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新能源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承慧作报告《大容量新能源系统控制与算电融合展望》,系统总结了国际上新能源系统控制的发展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历程,尤其是中国在新能源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形成的标志性控制理论与技术成果,为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关键理论借鉴和工程示范。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高会军作报告《类器官智能制造》,针对类器官感知维度低、再生机理复杂、细胞操控精度不足等难点问题,高会军认为,基于智能控制与显微操作相关技术,研究类器官生长状态多维感知、类器官细胞显微操作、类器官再生模型智能构建与控制等理论与方法,建立面向类器官智能制造系统,能推动类器官在病理研究、药物研发、个体化诊疗等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从行业跟跑到全球竞合,自动化技术一步步成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脊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新质生产力破局。”王飞跃在闭幕词中深刻指出,自动化不再局限于单一环节的效率提升,而是成为驱动制造业“量变”到“质变”的核心引擎。“未来,我们需以‘聚势’破局——聚创新之势,攻克工业软件、类脑控制等战略高地;聚融合之势,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深度耦合;聚开放之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生态。”
据悉,本次年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产业联盟平台、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全球计算联盟边缘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协办,控制网&《自动化博览》、OICT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