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我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肝胆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上自身工作生活习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患上肝胆疾病。各级医疗机构在肝胆疾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以及愈后等方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对肝胆疾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建立规范可靠的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分配以及增强肝胆病患满意度等都至关重要。
近日,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牵头,联合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国际标准,基于区块链的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国际肝胆疾病数据应用标准规范。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冯晓彬教授和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数智健康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黎成权,为网友分享肝胆疾病治疗方面的有关知识。欢迎两位教授。
冯教授,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基于区块链的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的相关情况。
冯晓彬: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主导制定的这项国际标准,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成果,填补了国际肝胆疾病数据标准的空白。
首先,它为肝胆疾病的诊疗提供了一个科学量尺,通过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流程,医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更加精准的患者信息,因此做出更加优化的临床决策。其次,这项标准建立的这一套区块链数据共享机制,它是打通了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让优质的医疗数据在更大范围之内去流通应用,这将极大地提升肝胆疾病的科研效率,加速新药研发新技术的创新突破。第三点就是基于隐私保护的这种数据授权机制,让患者自己也对医疗数据拥有了更多的掌控的权利,有助于来构建我们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之这一项国际标准是智慧医疗时代的一个通用语言,将会为我们肝胆疾病的防治来开启一个崭新的未来。
主持人:您能不能再和我们说明一下这样一个标准出台的意义,以及对于肝胆疾病的治疗,以及肝胆医疗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冯晓彬:好的。我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重阐述一下。首先,从宏观上来讲,这项标准的制定是体现了我们国家在肝胆疾病诊疗领域的创新引领能力。我们是在总结过去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际先进的理念,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的肝胆疾病数据应用标准规范,彰显了我们参与全球医学数据治理,引领智慧医疗发展的一个责任担当。其次,标准的实施将推动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范围之内的肝胆疾病协同研究网络。这将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优势互补,必将催生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我国乃至全球的肝胆疾病诊疗水平。此外,其实该项标准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在肝胆疾病领域的应用奠定了数据,或者说叫做算术基础。
一般来说算术可能是指能够用于或者能够被用于计算和分析的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在人工智能系统当中,算术应该被视为是算法的一个燃料,它提供了算法学习和决策所需要的一个基础信息,普通的数据、散乱的数据、原始的数据,它不一定是生产要素,不一定能够构成数据资产,因为仅仅是原始材料或者是叫做基本元素,不一定能直接交易,也不一定能够直接计算,当然也并不一定能够直接产生价值。
那么经过一定的规范、加工、标记,比如说我们现在经过这样的一套标准,来产生的一些数据,达到一定行业标准的数据,它就能够用于交互、共享、流通、计算,这样的数据才能称为算术,也才能够称为那么算力、算法、算数这样的一个数据要素。
这类数据不仅可以能够有效的去分析,还能够在市场当中去创造崭新的价值。所以这种标准化的数据使得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合作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价值创造和价值流通。当然,有了标准化的高质量数据,也就是这种算术的供给,人工智能才能够在疾病诊疗、药械研发等方面大显身手。未来随着标准数据的进一步积累,也将催生出更多的创新应用,让智慧医疗和数值医生惠及千家万户。
主持人:冯教授,这个标准目前在世界以及国内的相关领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水平呢?
冯晓彬:从国际视野来看,这是全球首个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肝胆疾病数据应用的一个国际标准,它融合了中国在肝胆疾病诊疗和区块链技术两个领域的先进经验,代表了这一领域的一个最高水平。特别是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分布式账本和非对称加密等机制的医疗数据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为保证数据安全、活化数据价值提供了新的一个思路,这些创新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我们在2024年的美国硅谷发明节上获得了国际金奖和展会大奖,其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一项国际标准,未来我们还将积极的推动该标准在更广泛的国际医学数据应用当中去落地,将中国方案贡献给世界去应用。
在国内这项标准也填补了我们国家在肝胆疾病数据管理方面的一个空白,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这种规范的数据的采集的流程和标准,那么将极大的提升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互操作性,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的这样一个肝胆医疗大数据资源库,这也是提升我们疾病防治效率,开展科学研究的一个关键举措。
主持人:据我了解,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成立了肝胆胰中心,除了作为标准制定的牵头单位,长庚医院在肝胆疾病的治疗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冯晓彬:好的,作为这项国际标准的牵头单位,清华长庚医院是拥有雄厚的肝胆疾病诊疗实力的,我们在国内是属于终点站式的诊疗单位,我们成立的肝胆胰中心汇聚了国内顶尖的肝胆疾病诊疗的专家,也开展了多学科的协作诊疗。
中心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工科背景,也充分发挥医工交叉的优势,将前沿的工程技术以先进的临床诊疗来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型的肝胆疾病诊疗模式,这在国内外是处于一个领先水平的。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发挥这种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中国肝胆诊疗迈向国际化先进水平。这些都是长庚医院在肝胆诊疗创新方面的一个缩影。
未来我们还将不断的探索前沿技术和临床诊疗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PG电子通信造一个AI赋能的智慧性诊疗体系,让这种所谓的云计算成为疾病诊断的前列,让大数据成为精准用药的智慧大脑,让区块链成为患者健康档案的安全卫士。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清华长庚医院必将成为肝胆疾病智慧诊疗的领头雁和带头羊,用这种新质生产力来点亮患者的康复之路。
主持人:最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启动了钇[90Y]树脂微球联合靶免治疗肝细胞癌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您能否和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有关这样一个项目的具体信息?
冯晓彬:好的,国际多中心的项目的开展,可以说是我们清华长庚医院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又一弯道超车。大家知道原发性肝癌是我们国家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晚期肝癌由于肿瘤负荷较大,全身情况较差,往往很难从根本上去治愈。那么如何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而钇[90Y]树脂微球联合靶点治疗是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一个新的希望。这是目前在肝癌治疗领域的又一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充分的发挥了“智慧+”这样的理念。首先我们和国内的科技创新公司,共同打造了一个影像引导的手术导航系统,这样在两次或者多次不同手术之间,这样一个智能导航系统能够为我们提高手术的精准性。
其次我们也是联合国内科技公司在患者的筛选和钇[90Y]疗效方面,也做了一个智能化的评估方案,那么这样的话有可能为我们去选择更优质的疗效,让这一疗法发挥更好的综合治疗效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科学基础。在打造临床诊疗新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同时引入了一个数字化临床研究的新的模式,也就是通过我们区块链的赋能的这样一个肝胆标准数据交换体系,采用这样一个标准体系来实现新加坡、韩国和我们国家之间的这种肝胆的临床研究数据的交换。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个标准的交换体系,能够去最大程度的赋能临床研究,更高效地完成此项理论研究,也能够更早的去产出有利于我国乃至世界肝癌患者最新的一个治疗方案。这样的一个研究成果也将造福于全球的肝癌患者,也有助于我们国家在早日去实现肝癌攻克这样一个健康中国的目标。
主持人:黎教授,您好。您作为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也请您来谈一谈基于区块链的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与肝胆疾病的大数据研究,还有数据共享应用以及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等的联系。
黎成权:主持人,你好。我们一直也在专注于智慧医疗领域的研究,我们大家都知道高质量的医疗数据对人工智能应用来说就像血液一样,这项标准最独特的价值,我们认为就在于它用了区块链技术来构建一套安全高效可信的数据共享的高速公路。
有了那么一个高速公路,在大数据时代,医疗数据的价值就能充分体现。我们知道医疗数据的价值不在于“藏”而在于“流”。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医院的数据都是各家医院进行一个独享,都形成了一个个的数据孤岛,这个数据价值就是难以释放。但有了这一次新的标准,分散的肝胆疾病数据,就像百川归海一样,能够汇聚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数据宝库,这是开展大数据研究的符号。
对于我们做医学研究创新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源泉,有了这一些宝贵的数据,我们就能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像我们做淘金一样,能够在里面深入挖掘疾病的规律,揭示个体的差异,来研发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方案。
特别是对于我们说的这些罕见病,疑难病来说,以前待在医院可能都得拍案而起,但汇聚多家医院的“众人拾柴”就一定能够点燃希望的火苗。而且在这样这项国际标准上,我们还催化了很多多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现在我们借助标准化的数据管道,医学专家就可以和人工智能的企业科技公司进行一个牵手,让最前沿的计算机智能大模型技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用于我们疾病的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等这些。
主持人:我们这个标准在后续会怎样进行实施和运行,包括我们普通人会从中获得哪些好处呢?
黎成权: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认为标准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让它用起来,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然后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就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个标准我们其实也是沿用这个理念。
我们觉得在接下来的实施应用中,我们主要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上我们会坚持在肝胆领域,在我们卫建委主持支持的国家肝胆疾病标准数据库的这个平台上去推进我们肝胆数据应用于临床科研,疾病的诊疗等等这些应用,给肝胆领域做出一个新型的国际性的示范。
在横向上,我们也是在国家卫健委还有多个部委的支持下,在一个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平台的基础上,来扩展从肝胆疾病走向其他的多病种的疾病,来开展智慧医疗的创新应用示范。我们希望和国家卫健委和网信办,包括我们大数据局等等这些部委合作,来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围绕我们常见病、重大慢病,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医疗的疾病的应用,通过我们这些标准这些技术的应用来开发智能导诊、智能分诊的系统,来缓解我们医疗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等等这些问题。
再有,医院和我们相关的应用企业之间,包括我们健康管理的这些企业,有了区块链可信计算和等等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持,解决信任的问题,让这个数据还归于我们,让居民作为自己健康数据的一个所有者来去应用数据,这样我们老百姓的感受度、幸福感就会倍增。
然后未来我们也希望鼓励有实力的这些互联网公司,人工智能企业和我们的医疗机构开展深度的合作,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来研发出各类便民惠民的智慧医疗产品,包括健康可穿戴设备等等。
此外,得益于大数据的慧眼和人工智能的慧脑,很多疾病将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通过常规体检难以察觉的早期肝癌等等,都通过人工智能影像筛查系统得以早期发现,大大提高这个疾病的治愈率,让更多的患者重获新生。
总之,通过这个标准的实施,智慧医疗将从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让亿万的百姓来在智慧医疗的改革成果之下能享受到幸福感。当然这需要政府、医院、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这样我们的标准和技术进行一个结合,为健康中国的下一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黎教授,我注意到您所在的部门是清华大学的精准医学研究院,您能不能帮我们科普一下精准医学的知识,包括谈一谈您所在部门的相关工作以及成果。
黎成权:好的,今天也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精准医学,非常富有想象力的一个前沿概念。
精准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最激动人心的革命性的进展方向之一,它的核心理念就要实现疾病诊疗的私人定制。我们提出的精准医学可以说是比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精准医学更前沿,然后我们精准医学不仅是基于基因的测序来进行一个独特的个人的一个健康状况的刻画,而是集合了多组学、多模态、多层次的一个个性化的数据,来为个人量身订造一个防病治病的一个定制的服务。它代表了医学从“平均医学”向“精准医学”范式转变。
这场革命的核心主要来自于两个驱动力,第一个就是现在医学技术,包括组学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我们可以更快速、低成本地去了解我们个体、个人的一个特征,来了解疾病的机理和机制。第二个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都知道现在应用于医疗的人工智能技术非常深入,我们看到大数据有能力去处理海量的医疗数据,而且发现其中蕴藏的这种疾病规律和个体的差异。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已经成长为国内精准医学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我们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健康产品研发为目标的理念,加强与医院、企业的协同攻关,力争在疾病风险的预测、早期诊断,各自个体化的治疗等等方面取得更多原创性的突破,加速推动精准医学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让每个患者都从这场医学革命中能够受益。
我们期待未来用精准的“螺丝刀”理解生命,用个性化的量尺守护健康,能为我们开启智慧医疗的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好的,谢谢,感谢两位的精彩分享。本期节目我们通过两位教授的介绍,让广大网友对于基于区块链的肝胆疾病数据提取与交换标准以及肝胆疾病的治疗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也期待在未来我国在为全球的疾病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标准保障方面做出更多的杰出贡献。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