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辽宁丨中国纪检监察:辽宁大数据信息化为监督贯通赋能
近年来,辽宁省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实践,运用数字技术搭建监督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主动监督、发现问题、预警纠治等方面作用,以信息化贯通业务全流程,以数字化促进监督全覆盖。
“我们紧盯全省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平台接入’和‘数据汇集’情况,建立纪检监察机关、营商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方联动机制,推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近日,在2025年辽宁省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平台已累计汇聚交易数据超过1亿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98万户次,在线亿元。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与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变“数据孤岛”为“数据集群”。2022年1月,辽宁省纪委监委统筹建立涵盖多家单位、多类数据的信息查询平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照行权范围进行使用,推动各类数据资源共享,为掌PG电子网站握信息、科学研判、智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工作实际,研发监督平台,打通数据壁垒,为监督贯通PG电子网站提供有效途径。本溪市纪委监委自主研发“专线个信息系统,可实时查询房产、工商等各类数据,既大幅减少了人工查询的工作量,又确保了数据安全、信息保密。阜新市纪委监委指导驻阜新银行纪检监察组自主开发“阜新银行信贷监督系统”,在全省金融系统首创大数据监督模式,实现银行信贷业务全流程预警监督。
强化以案建模,不断拓宽发现问题渠道,以数据整合促进监督贯通。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实战运用为核心,通过建立相关监督模型,对重点问题、重点人员进行精准预测判断。2024年,辽宁省纪委监委综合运用统建模型、自建模型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提高监督时效性、精准性、互促性。全省统一开展公务加油卡、耕地地力补贴、六类监察对象等方面的大数据监督,助力各领域治理取得新成效。
“数据是最重要的监督办案资源,找到了数据就容易发现问题。从过去单纯依靠人工、辅助应用科技,到现在深度运用大数据技术破除数据壁垒,促进了监督执纪执法提质增效。”辽宁省纪委监委第十四纪检监察室于强表示,大数据已成为正风肃纪反腐的重要抓手。
2024年3月,大连市西岗区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应用中心平台筛查发现,部分“困难老人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机构补贴”项目模型存在疑点数据。由于西岗区日新街道工作人员在发放居家养老补贴审核工作中不认线名已去世居民居家养老补贴应停未停。
提升监督贯通质效,既要精准发现问题,也要聚焦制度建设抓长效,实现发现一类问题、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个领域的治理效果。针对案件暴露的制度漏洞、责任缺失、管理缺位等问题,西岗区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监督“云端”作战、数据“吹哨”,推动区民政局开展救助补贴资金发放不精准问题等“小切口”专项整治,并通过警示约谈、下达整改通知书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西岗区纪委监委还经常性梳理问题易发多发环节等信息,并与区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动态完善监督模型,常态开展比对分析,探索建立“免申即享、变动即退”大数据监督绿色预警功能模块,自主研发试点“民生资金发放及退出预警”功能模块,对符合政策补贴条件但未申领相关补贴人群定期筛查、及时通知。
“老人符合高龄补贴发放条件前1个月左右,相关的监督模块就会发出绿色预警信号,社区专干通过入户、打电话等方式把政策规定和申请材料清单告知老人家属,他们通过线上政务平台就可以办理,下个月补贴钱就直接打到老人银行卡上了。”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支部书记通过手机演示,介绍了“小巷管家”平台中“民生资金发放及退出预警”模块运行情况,试点以来社区已经处理了3项资金200余次预警信息。
以监督促治理,不仅是纪委监委的责任,也需要多部门同向发力,实现“查、督、改、建”的闭环管理。沈阳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自开展招标投标乱象专项整治以来,市纪委监委推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纪检监察、公安、审计、行政监督等部门分别针对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的招标投标,出台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利用大数据实现从严“惩”、精准“治”、系统“防”一体贯通,移交涉嫌串通投标罪线件,推动查处串通投标问题6个。针对招标人在签订合同、验收、拨付资金阶段吃拿卡要问题,推动市发改委在全市水利系统试点启用“沈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履约管理系统”,对超期签订合同、超期退还保证金、超期验收、超期拨付资金等实时预警,切实加强“标后”环节的监管。推动市城建局深入应用“沈阳市建筑工人实名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建筑工人考勤数据分析,解决中标人违规分包问题。
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辽宁省纪委监委发挥大数据监督的穿透作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采取“小切口”方式研发大数据监督模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穿透,由小见大、由点到面,推动职能部门解决共性问题,持续巩固拓展集中整治成果。
2024年6月,锦州市黑山县姜屯镇卫生院还没开门,兰屯村村民刘勤就早早等候在门口。他不是着急看病,而是给镇卫生院送来锦旗。刘勤说:“从手机上得知医院落实国家惠民政策,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身体有多项指标异常,及时治疗才避免了后患。”
刘勤夸赞的是黑山县的“辽宁阳光三务”智慧平台。2022年6月,辽宁省纪委监委协调推动相关部门,打造“阳光辽宁”工程,建成全国首个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辽宁阳光三务”基层监督平台,促进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形成村社信息录入、镇街审核发布、群众反馈评价、县区督导整改闭合链条。村民在家中,只需打开“辽宁阳光三务”小程序,本村的党务、村务、财务情况便一目了然。
利用科技信息赋能基层治理,是推进纪检监察监督与群众监督贯通融合的重要路径。打开黑山县“辽宁阳光三务”平台,可以看到全县21个乡镇(街道)、301个村(社区)应公开信息全部经审核发布。公开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事项达到了31大类187个,具体数据超过10万条。公开透明的数据信息减少了群众因对政务服务存疑而引发的各种矛盾,畅通了群众监督的渠道。黑山县纪委监委还联合公安、社保、民政、住建等部门,建立了协商会商机制,充分发挥“辽宁阳光三务”基层监督平台作用,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不久前,县住建局工作人员在平台上看到群众反映黑山街道某小区电动车充电“飞线”问题突出,到现场研判后,在小区内规划建设了电动车车棚,清除了安全隐患。
截至2025年3月,“辽宁阳光三务”基层监督平台已覆盖全省16317个村社,注册群众861万,累计发布“三务”信息838万条,总访问量3580万人次,累计跟踪整改群众反馈问题8.4万个。
在推动建立“辽宁阳光三务”基层监督平台的基础上,辽宁省纪委监委还在省管企业、省管高校全覆盖推广运行“阳光国企”“阳光校园”平台,形成“阳光辽宁”品牌,深化国有企业、省属高校信息公开,规范行权用权,坚决纠正国企、高校等在政治建设、选人用人、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数据多说话,让监督更精准。紧盯群众反映的物业管理、城市供暖等热点问题,省纪委监委深化拓展“辽宁阳光三务”基层监督平台服务治理功能,增设“阳光物业”“阳光供暖”模块,线上公开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和城市供暖事项,以更大范围的事项公开有效回应群众关切,促进居民生活舒心暖心,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大数据不只是作战工具,更是工作理念。”辽宁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持续发挥大数据为纪检监察工作赋能、赋智、赋力作用,营造全员参与共建共用的大数据生态,将大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战斗力,助力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