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5G+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19年被称作中国5G商用元年。5G具备“高通量、低时延、大连接”等优势,将其应用在医疗行PG电子业,将助力医学服务的数字化、移动化、远程化、智能化。
今年9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由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国家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牵头,全国30余家省部级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华为公司共同在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启动《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工作。
该《标准》是由医疗行业与通信行业共同联合启动的“5G+医疗”的行业级标准,将落入国家卫生健康标准体系中,也将成为中国医院的5G 网络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有何意义?“5G+医疗”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就此,本报进行了采访。
放眼长远,人们对健康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攀升,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6》预测,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预期达到16.3%,2030年达到23%。但从供给侧看,中国医疗资源供给持续不足且短时间内难以补足。这种情况下,探索5G技术能为医疗发展带来的更多可能,更显得尤为关键。
今年3月,在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对于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应遵循基于目前网络技术和医学科学规律,进行科学审慎的探索。
李欣向笔者表示,当前仍处在5G技术发展初期,跨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都存在很多技术限制。5G医疗的应用案例还不够完善,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将5G应用到更多的医疗流程之中。同时,随着各领域的技术向前推进,例如5G网络后期的超低时延、海量物联技术等的落地,也能有助于拓展医疗应用并进一步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