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发布《智能化医疗装备产业蓝皮书(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健全支持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健全强化医疗装备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医疗装备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方向,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MR/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不断加深,智能化医疗装备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探索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2024年12月24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主办的“2025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智能化医疗装备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信通院发布《智能化医疗装备产业蓝皮书(2024年)》。
报告紧密跟踪国内外智能化医疗装备总体发展现状及态势,对智能化医疗装备的技术基础、应用服务及产业生态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同时剖析当前我国智能化医疗装备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希望为智能化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1. 智能化医疗装备总体发展态势向好,产业体系日渐完善。在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增加、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智能化医疗装备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从全球来看,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达4740亿美元。智能化医疗装备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各国高度重视智能化医疗装备发展,相关政策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一个融合了数字化与医疗装备产业上下游的多维产业体系正在完善。
2. 新技术兴起,医疗装备智能化能力加强。医疗数据是智能化医疗装备的核心基石,具体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分析三大环节。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发展,推动医疗装备数据感知的实时化、精准化;5G等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医疗装备服务的远程化;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发展,推动医疗装备应用的智能化;数据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全方位保障智能化医疗装备的应用安全。
3. 智能化医疗装备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产业发展基础持续优化。智能化医疗装备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医疗服务模式,依据其功能应用可主要分为智能诊断、智能治疗、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智能康复养老等。智能化医疗装备的性能、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场景愈加多元化。我国智能化医疗装备产业极具发展基础,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基础设施体系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围绕数据质量、测试标准等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其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监管支撑。当前,我国智能化医疗装备产业链条日渐完善,涵盖了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研发制造以及应用市场等多个环节,为推动智能化医疗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多年从事互联网医疗健康、医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研究,主持及参与多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项目等,参与多个部委的政策支撑,负责或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主要从事医学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安全、生命科技与大模型及未来产业等领域研究工作。参与支撑多个部委的课题、政策研究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装备,深度参与支撑多个部委的医疗装备领域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政策编写及相关课题研究,负责或参与2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主要从事医疗装备领域研究,深度参与智能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化医疗装备相关政策、标准、课题、报告以及产业研究工作。